1. 首页
  2. 穿越历史
  3. 被休,但成为女帝
  4. 第144节

第144节(2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谢瑾笑而不语,只温和地看着韩翊,直看得他有些难堪,不得不垂颅,掩饰自己因词夺理而产生的难为

如何能不声不响便收了兵?

王池穿着一襦裙,神与衣饰一般素淡。

大殿之中一时议论纷纷,郗归额角, 若非支取国库有固定的章程, 一事又需提前在朝臣中酝酿一二, 她本就不想与这群人商议。

这一刻的韩翊还不知,王池文书中所写的容,足以掀起一场轩然大波。

她行云地给自己煮了一盏茶,不不慢地说:“怕什么?北府军收复二京,先后翦灭后燕与桓楚,有如此大的功绩在,郗司空称帝一事,岂非到渠成?”

“不行!”此话一,殿中便多有反对之声。

在他看来,既然王池母已然放弃了皇位,那便该好生待着,反正大家也很喜如今这没有皇帝的日,那皇族就不要总是来现了。

谢瑾在旁劝着那几个绪激动的反对者, 顾信和南烛也在据理力争,郗归扫了一, 打算等他们说到燥、分辩得差不多时,再去。

韩翊脸通红,持驳:“区区代北胡人,如何能比得上从前落中原的匈、羌、羯诸族,冒着那样大的风险侵犯上国?”

“纵是前汉之时,官府也只掌盐铁、酒榷、均输之事,岂有靠西域贸易赚钱的理?”

“北府军的商,近些年赚了不少钱财,足以维持军费、抚恤伤亡,甚至开设学校,足见经商一事利丰厚。我打算让国库资,在北府军派往西域的商队中参上一。如此一来,商队一来一往,除了匹之外,还能些丝绸香料之类的生意,所赚钱财,正可以用于民生与教化。”

最后还是谢瑾了打破僵局:“韩公学问,怎会不知远近攻的理?从前咱们与拓跋之间,先是有刘、石这样的宿仇阻拦,后又隔着前秦无数州郡,本没有冲突的必要,所以琅琊王才能市得良。可后来拓跋屡屡趁机南侵,俨然已经越过平城,到了接近中原的地界。如今没了缓冲,焉知拓跋不会挥鞭南、犯我国土呢?”

若是在平常, 郗归会借着这机会观察阁臣, 分析每个人的格和偏好, 思量应该把他们放到哪些更合适的位置上去。

“古圣贤贵德而贱利、重义而轻财, 官府岂可与民争利?”

也正因此, 郗归才想着今日先提此事, 探探虚实,让阁臣有个初步的印象,而后再在封印期间传开消息,让有心之人趁着过年准备一二,朝廷也好在开印后尽快推章程。

“皇后?”韩翊皱了皱眉,显然对于王池在封印前日找事的行为很是不满。

休养生息?

“工商并非国之本务,官府资行商, 岂非向民间传播崇末抑本之风?农事如若荒废, 恐将国之不国!”

“北府军自生意也就罢了, 如何能再染指国库?”

“这件事无论谁先开,都不如由我提这般正当。明日朝廷就要封印了,正好让那群朝臣趁着过年的当,好好思量一番,想清楚怎么才最合适。”

郗归这才说:“国土大事,从来不该也不能寄希望于异国的止步。归结底,还是要增自家实力。西域市势在必行,我要与诸位商议的,还有另一桩事。”

“一定要这么着急吗?”姚黄还是有些疑虑,“郗司空得用的那些人,有好些都在外面。万一不同意的人多了,岂非不好应对?”

一旦摆上台面研究,无论有没有理,总有人要兴致地发表一通意见。

“再说了,我岂能不急?”王池将茶盏放回案上,发细碎的声响,“前日徐州府学的授官名单公布,好些人不服气徐南枝

第205章 劝

若真如此,岂非让拓跋以为北府军怯战不前?让并、冀、幽三州的汉人百姓,以为如今的汉人政权对他们弃之不理?

本章尚未读完,请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
“这你就不必担心了,不是还有谢瑾吗?”王池有些讥诮地说,“你还没看来吗?咱们这位侍中,如今对着郗司空,可是亦步亦趋。纵是与那些老臣之间,也不过是为了郗归而百般周旋罢了。”

不过,没过多久,却有来禀报:“诸位大人,皇后娘娘送了封文书过来,还请各位过目。”

可若一直这般吵嚷不休, 事如何还能推

郗归一时没有说话,韩翊也是了名的老学究、犟脾气,殿中气氛顿时凝滞,谁都没有率先开

郗归纵然也有先稳定政的打算,可却是打算以西域良的取得和北境边界的重定为前提的。

同一时间,姚黄正焦急地在屋中踱步:“娘娘,您说这样能行吗?郗司空会不会觉得您妄自揣她的心意?还有其他几位阁臣,会不会怪罪您手国务?”

可今日已是节封印前的最后一日,接来近一月的时间, 官署都不会正式办公。


【1】【2】【3】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