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穿越历史
  3. 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
  4. 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 第663节

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 第663节(2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众人议论纷纷。

有些祥瑞也属于自然造的景观。

原因是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的来自于光武帝时期的议郎卫宏所著的《汉旧仪》,之后《三国志·吴书》也是这么记载。

比如前些年辽东贡白狼、白鹿、白虎,就是白化动

“洛令已经派人送到了汴梁,现在在西华门外等候召见。”

“嗯,的确有可能,汉龙以前说过,传国玉玺面八个字必然是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,这件事非一般人能够查到,但保不齐就有人发现了呢?”

其次是即便是读书人,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的首要目标还是以科举为主,需要读的是考科举的书籍,对于其它典籍本没那个时间和力去研究。

首先得是个读书人,这就过滤掉了同时期九成九以上的古人。

“不好说,之前现的“受命于天,既寿且康““受天之命,皇帝寿昌”“昊天之命,皇帝寿昌”肯定是假的没错。”

“你亲自去一趟。”

因为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极为有限,只能通过翻阅古籍才能找到,要耗费大量的时间。

还有西南曾现佛陀庆云,就是从某些角度看起来得像寺庙里佛陀的彩云朵。

“洛.唔.”

并且古籍也不是他们想翻阅就能翻阅。

加上古代一些史官记录者本没有见过传国玉玺,都是听途说,传闻有误是在所难免的事

然而范仲淹震惊过后,说:“这次现的是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,与史书记载的相符,会不会有一丝真的可能?”

最近几年民间已经现过好几次发现传国玉玺,只是都被鉴定为假,是一些人为迎合上意故意造假。

然而对于九成九以上的古人来说,绝对是一个知识盲

古代社会向来都不缺乏给皇帝拍的官员权贵。

很多人以为古人对他们那个时代的东西都懂,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。

因此这番佐证,也就很容易能够确定除了这个版本的玉玺外,其它都是造假。

而老学究们要从海量的古籍当中找到对应的知识何其之难?

因而这对古代典籍的考究工作往往是朝廷召集一些老学究在

而《吴书》又是孙权令修的典籍,孙得到传国玉玺之后就给吴夫人保,孙权一直被吴夫人抚养,小时候见过传国玉玺也说不定。

“是。”

因此虽然又一個传国玉玺现,但由于狼来了的故事,以至于赵骏本能觉得又是假货。

赵骏之所以确定是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,是因为他是历史系学生。

只是没想到这次居然还真了一个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的传国玉玺,确实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事

如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是传国玉玺,是后世只要会上网,对历史稍微兴趣的人都知的知识。

从秦末到东汉末年传国玉玺都有极为清晰的脉络,可以确定的是这中间绝对不存在遗失或者被造假过。

卫宏的议郎份是光武帝边的顾问,时刻伴随皇帝左右,有极大的可能亲见到过传国玉玺,所以他的记载最有可信度。

赵骏想了想:“但说不好有人从《汉旧仪》当中发现了蛛丝迹,又造了一个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来。”

“这东西,怎么说呢?不真假,我们都不好验证,没有那些仪,验不真假。汉龙说的事有可能现,但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,也要看看再说。”

不过不真假,还是得看过才知,赵祯问王守忠:“守忠,玉玺在何?”

相比之,其它典籍往往都是东汉以后的史料,作者本人也都不是皇帝边的人,没有亲见过传国玉玺,自然比不上卫宏的《汉旧仪》和《吴书》的可信度

如果是假的的话,那看来这些费尽心思造祥瑞的人还是有两把刷,居然能够翻阅典籍,在无数古籍当中,找到了最有可能的版本。

据一些历史专业的权威教授和老专家确定,传国玉玺上的八个字必然是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。
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一章继续阅读!)

当然。

至于传国玉玺的现,更是喧嚣尘上。

王守忠倒退着去,顺便把门关上。

“我觉得要不还是看看,万一是真的,那我大宋岂不是又找回一件国宝?”

象。

为了展现赵祯治的大宋有多盛,这些年来各地官府权贵乃至豪绅都不乏造过祥瑞。

虽然对宋朝历史不兴趣,但却了解过一些其它杂史,也上过一些教授的公开课。

所以对于传国玉玺上面的八个字,在不同的史书当中都有不同的记载,真假难辨,错综复杂,各类版本至少有七八个之多。


【1】【2】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