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也有人依旧忧虑,毕竟这看起来是解决了
前的困境,实际上依旧是寅吃卯粮的招数。今年送来的粮草
资越多,明年能收到的税收就越少,到时候又当如何?
现在这些庆州商人积极送粮,百姓们看着看着,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,“如此一来,是不是不需从京城往外运粮了?”
这
事以前没少发生,因为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影响,百姓们自然颇有微词,不过那些商人势大,升斗小民胳膊拧不过大
,要吃饭,就还是得买粮。
所以听说庆商过来送粮,不少闲着没事的百姓都赶过来看
闹。
就算是见多识广,能够准确辨别
消费陷阱的现代人,也抵抗不了这
“限时促销、尾货清仓”的
路,何况古人?
的,却是只是抵扣税款。
这个提议立刻就在大朝会上通过,当天就对外颁发了公告。
“我也买了。”周围的人纷纷附和,又说,“这也不怪我们。我天天从粮店门
经过,看到那售罄的牌
,哪能不心慌?”
也不知
庆州人是怎样的手巧,
来的东西件件都是一样的标准,哪个看着都好。还有人替那小贩舍不得,“这么好的东西,当真就便宜卖了?”
百姓们没有重臣们的忧虑。
前阵
皇后接手朝政,又传
消息说,当初庆王
不好,庆州的事都是由王妃打理。据说庆州工厂林立、商贸发达,遍地都是好东西,全都是托了王妃的福。
“哎哟,可不是!”一个大娘闻言悔得直拍大
,“前几天粮价上涨,我怕以后买不着,才买了十斗,比平时贵了好几文呢!亏了亏了……”
本章尚未读完,请
击
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前几日师无命上任,京城百姓就已经听说,西北可能又要打起来了。
庆商跟着王驾一路
京,沿途组织
易会,赚得盆满钵满的故事,早就已经随着庆州的上品一起,
传遍了整个京城。
这些庆商也是有趣,见百姓们不断往这边汇集,便立刻有人叫了人过来摆摊卖东西。听说他们
上就要回庆州去,这都是剩
的商品,不能带走,所以打折
售,百姓们纷纷
手抢购,竟将个御街变成了闹哄哄的集市。
“什么京城的商人?”走在队伍最后的那人听见了这句话,笑着
,“小兄弟,我们都是从庆州来的商人。我们还得回去筹办粮草,所以今天才赶着来登记。”
这一打仗,日
就不太平。虽然京城离得远,可是这几日,京中的粮价还是跟着涨了几文。
众人便都围拢上去,挑那摊
上的东西。
毕竟都知
打仗是要耗费钱粮的,朝廷的粮
送去了西北,京城说不定就会缺粮。再加上粮商们囤积居奇,限制每日售粮数量,百姓心一慌,便忍不住哄抢,反而越发将粮价抬了上去。
一边走,还一边忍不住嘀咕,“京城的商人们,什么时候大方起来了?”
所以
的小吏们将布告张贴
去之后,也都没当回事,各自回去忙自己的事
了。
哪知中午一过,就有一群人浩浩
赶来,挤在皇
前的御街上,差
儿被当成闹事的民众抓起来。好在巡逻的卫兵们见他们穿的都是绫罗绸缎,生得也是白白胖胖,不像是闹事的,上前一问,对方立刻哄然应
,“我们都是来送粮的!”
庆州才是她最大的底牌。
“到时候粮价说不定会降。”有
明的立刻打起了算盘,“我家里还有些存粮,将就吃吃,等秋后再买。”
“对,都怪这些
商,想必是看要打仗了,想屯着
价卖给朝廷吧?”有人愤愤不平。
消息传到中枢,一
重臣听了,都心里有数。
第014章 国舅
一群庆州商人上赶着来给皇后送粮
,这消息几乎立刻就传遍了整个京城。
照当前主
的观
,认为商人奔波不定,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,容易造成民心动
,所以历朝历代都不鼓励经商,往往课以重税。如果能用
资抵税,便能省
一
分钱,毕竟税款是
照售价抵扣。
“省
来的钱正好今日买
实惠的好东西啊!”旁边摆摊的小贩突然开
招呼,“正宗的庆州货,没剩几件了,再不买,
次再想买,就得等我们东家再从庆州补货了。”
理如此,不过究竟会不会有商人愿意来,也说不准。毕竟运送粮草
资十分麻烦,何况还是要送去西北边境,
路难行、山匪猖獗不说,还有可能撞见胡人。
如今发现这些粮商可能吃了亏,自然觉得痛快。就有人说,“他们的算盘可是打错了。如今朝廷有了庆商捐的钱,哪里还会买他们的粮?屯着自己也吃不了,再过一阵
秋粮
来,那就是去年的陈粮了,更加卖不上价。”
卫兵吓了一
,只能一路护送着众人
了
的值房。
众人在短暂的诧异之后,倒都觉得理所当然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